欢迎光临台郎酒业集团


招商详情

饮料分级标准试行:牛奶竟和可乐同级?

发布时间:2024/4/16

3月底,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宣布,为引导公众健康饮食,该中心研制的“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在上海市开始试行。

该标准根据饮料中的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和非糖甜味剂4种成分含量,将饮料分为A/B/C/D四级。

在上海之前,新加坡、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早已开始对食品饮料进行分级和评分。它们都采用了哪些评判标准?对所有类型的产品采用评分制,又是否科学公平?

文 | Paella 图 | 四象设计部

虽然饮料的营养分级在上海仍处于试行阶段,但在新加坡,类似的分级标准已经强制实行了一段时间。

根据新加坡食品条例规定,指定场所售卖的饮料都必须贴上营养等级标签,没有按条例注明饮料营养等级的经营者,可能被罚款超过5000元人民币。

那么,二者在分级关注的指标上有哪些异同?

根据上海市疾控中心营养科主任臧嘉捷的阐释,饮料分级的内在逻辑和四项指标的选择,是基于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国家行动办公室提出的“三减”(减糖、减油、减盐)的理念,以及WHO对于反式脂肪酸和非糖类甜味剂的关注与警惕。

分级标签最大的作用,在于提醒平时不关注配料表的普通消费者,直观判断一款饮品是否含糖和脂肪过多。

比如一瓶普通可乐每百升含10.6克糖分,按照试行标准被分到C级;一瓶无糖可乐含糖0克,由于含甜味剂被分在B级;而无糖且无甜味剂的某款茶饮料则被评为A级。

从这方面来说,分级系统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人们减少高糖高脂肪饮料的摄入。然而每一款饮品的配料表都不止涉及糖分和脂肪两种成分,我们也并不能单纯用两项指标来评判食物饮料是“好”还是“坏”。

举个例子,100%纯天然的NFC果汁,在普通消费者眼里属于相对健康的饮品,但它每百毫升含糖量超过9克,和万恶的“肥宅快乐水”同属一个等级!

同样遭此待遇的还有纯牛奶,它是人们补充蛋白质和钙质的重要来源,并且完全不含糖,但由于乳制品含有饱和脂肪,因此同样被评为C级。

纯果汁和纯牛奶的营养价值真的和可乐一样吗?牛奶和NFC果汁虽然含糖或脂肪,但同样含有大量蛋白质、钙和维生素等有益的物质。因为负面的因素而完全忽视有益成分的存在,这当然是片面的判断。

那么,是否存在更科学的营养分级体系呢?

除了新加坡对饮料进行分级以外,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拥有对食品和饮料的健康评分系统。除了糖分和脂肪以外,每个系统都采纳了不同维度的指标来综合评判商品的营养价值。

通过上海与英国、欧盟、澳新地区饮食营养评级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国内的饮料评级与新加坡、英国的评级机制类似,采用的是单一的扣分机制,主要考查了需要减少和避免摄入的负面因素,即添加糖、饱和脂肪以及反式脂肪。

与此相比,欧盟、澳新地区的版本则采用正负分机制,对人体有消极影响的成分打负分,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则会加分。

这种机制的好处是,不会因为某一项指标而否定食品饮料的全部营养价值。比如,虽然牛奶中含有的饱和脂肪这个减分项,但所含蛋白质和钙质等有益成分却可以加分,最终综合评分肯定不会和可乐在同一等级。

但这样的评级算法就一定科学吗?一盒牛奶中所含的脂肪和蛋白质,相比于正在长身体的青少年,对于超重、高龄群体和心血管病患者,营养价值和对健康的潜在影响是相同的吗?

给一种食品或饮料打上标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不仅关乎消费者的选择,还拿捏着食品生产方的命运,因此不可一蹴而就。

目前,食品分级在全球范围内仍没有一个被所有国家和年龄群体认可的标准,上海市给饮料分级的做法能够引领行业,还是仅仅在试行时昙花一现,前途依然并不明晰。

你对给食品饮料评分有何看法,是否会倾向于根据评级标签来选择购买商品?欢迎在评论区分享。